第173章 天下可横行(1 / 2)

霸蜀 庄不周 1804 字 14天前

魏延这次出击的目的从来就不是为了杀人,他深知自己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对手,两万曹魏中央禁军是毫无疑问的精锐,哪怕是遇袭,只要给他们一点反应时间,他们就能够稳住阵地,并逐步扭转劣势。魏家武卒是很强,即使面对这些曹魏的精锐也有一战之力,并且可能取胜,但杀亡也将让他无法承受。

曹魏伤亡五千人,哪怕是精锐,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补充完毕,可是如果魏家武卒死五百人,都是一个无法承受的损失。

所以袭击蒲城,魏延选中的目标是实力最弱的河东郡兵的大营和辎重营,那些郡兵根本不是他的对手,被他杀得落花流水,溃兵还冲击了来救援的援军的阵势,给魏延争取了更多的时间,让他从容不迫的点燃了魏军刚刚送到的粮草,然后全身而退。

这一次袭击张阳池,他的目的也不在杀人,他的目的在烧船,烧曹真花了半个月的功夫收集起来的船。

魏家武卒分成四队,从不同的方向杀入,打了魏军一个措手不及。在他们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冲进了水寨,登上了停泊在张阳池中大大小小的船。

魏军的禁军大多是北方人,他们习惯了骑马,不习惯坐船,没有人愿意在摇摇晃晃的船上睡觉,所以水寨里几乎没什么人,面对势如猛虎的魏家武卒,他们根本没有还手之力。转眼之间,水寨就落入了魏延的手中,而魏延的部下大多是荆襄人,对艹舟再熟悉不过,脚踏上了摇晃不已的船,比踩在坚实的土地上还让他们有安全感。

魏家武卒像一股洪水,从岸边的魏军大营里漫过,迅速占领的水寨。他们按照之前魏延的命令,毫不迟疑的砸漏了靠岸的小船,或者放火焚烧,有的干脆把船掀翻,然后在船底猛砍猛砸。等魏军将士醒悟过来,面对着并不很远的敌人,他们空有上万的精锐,也只能望水兴叹,用弓箭进行射击,无法下水追击。

在魏军水寨大肆破坏了一通之后,魏延下令打开水寨,升起了船帆,驾着两百多只没有破坏的快船,向黄河驶去。

大难不死的萧风在亲卫的搀扶下,赶到张阳池边,看着扬帆远去的敌人,愣了片刻,忽然吓出了一声冷汗。张阳池下游不远就是大将军曹真的大营,对方驾着船,往大将军的大营方向去,莫非大将军已经没有能力堵截他?

刹那之间,萧风想了很多,不过他还是派出了人向曹真告急,张阳池的船只被毁,敌人正在向蒲城方向进发,请大将军做好拦截的准备。

不过,萧风想得太多了,魏延再自负,也不会驾着这些船赶往蒲城,面对怒火中烧的曹真。他非常清楚,船再快,也快不过战马。曹真有足够的时间在河面上进行拦截。他抢船的目的,只是为了渡过涑水,顺便再把这些船毁掉。

离开张阳池不到十里,魏延就下令上岸,将所有的船砸成碎片之后,迅速向南面的中条山区转移,在追兵赶到之前,消失在莽莽大山之中。

……天亮之后,曹真立刻派出大量的斥候,搜寻魏延的去向,当他得知魏延并没有如他预料的那样渡过涑水向南逃窜,而是向东去了,立刻知道自己低估了魏延的野心。他随即派人增援张阳池,可是人还没派出去,张阳池方向的军报就来了。

曹真仰天长叹,他知道这次他遇到了平生最难缠的对手,也将迎来征战一生中的最大败绩。魏延以一支不足五千人的奇兵,不仅偷袭了他的大营,而且在两个时辰内又袭击了张阳池,在一万大军的眼皮子底下,烧毁了他辛苦收集来的几百艘大小船只。

曹真面色铁青,嗓子眼一阵阵的发痒,还有些发甜,但是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沉着的下令派出骑兵沿着河边进行搜索,并集结所有的骑兵,赶向潼关附近的黄河东岸,同时急令张郃向西进军,派出骑兵协助搜寻魏延的踪迹。魏延敢到河东来偷袭,却未必敢在河东长期驻守,他肯定要回到潼关,要回潼关,他就必须渡河。只要他行动够快,他就能把魏延拦在河东,到了那时候,魏延插翅难飞。

曹真的想法很正确,可是他却没有足够的时间。魏延太清楚自己的处境了,战略目标已经完成,在河东多留一刻,危险就增加一分,稍有差池,曹真和张郃就会把他堵在河东,就算他能藏在大山里,没有给养补充,几天后就会被饿死。因此,他一刻也不赶停留,下令将所有不必要的辎重全部扔掉,体力差一些的士卒甚至连盔甲都扔了,以最快的速度狂奔。

魏家武卒是名符其实的精锐,即使是经过一夜的长途奔袭,他们依然展示出了极强的战斗素质,而那些郡兵中的精锐就相形见绌了,他们就得扔掉盔甲甚至武器,轻装上阵,才勉强跟上全副武装的魏家武卒步伐。

魏延的决策非常果断,他刚刚赶到河边,就看到了曹真派出的斥候。斥候们看到了魏延,却挡不住魏延,他们只能以最快的速度把消息回传,通知后面的骑兵赶来堵截。看到魏军的斥候,魏延更不敢怠慢,他一面背河立下防守阵势,一面向对岸发出消息。

接到斥候的汇报,魏军精骑立刻放开缰绳,沿河急驰。只是他们终究还是来及了,等他们赶到河边,魏延已经率领最后一批士卒上了船。面对暴怒的魏军射出的箭雨,所有的士卒——不论是参战的,还是赶来接应的,都忍不住放声大笑。他们用战刀敲着盾牌或船帮,用家乡的楚调唱起了新编的歌谣,以羞辱迟到的魏军骑士。

夜袭蒲坂津,朝击张阳池。

烧粮三千石,毁船千百余。

曹真频太息,曹睿叹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