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1 / 2)

正太凶猛 苏雪若 2176 字 8天前

黄莺现在真的已经不需要跟女人争风吃醋了,其实……沈璋吃醋的时候更多一些。

走的地方多了,视野宽广了,心胸广阔了,黄莺的心也大了许多,不只有沈璋,还有山川、美景、朝堂、天下。

黄莺有时候甚至有点心痒难耐,都想去征服星辰大海了。

沈璋只是想给黄莺武器保护自己,却没想到事情搞大了,只得哑巴吃黄连,化身小醋包,每天把她的视线引到自己身上。

结果黄莺越来越聪明,而他的招数却越来越烂,导致越来越不好使,至今还被绑在船舱呢。

呜呜,莺姐姐的武功也越来越好了,心眼越来越多。以前他一挣就开的麻绳,现在越来越结实,越挣越紧。

莺姐姐,呜呜,快来解救睿睿!

作者有话要说:下章回京!

☆、第89章 回朝

半年后,朝中发生大变,太子嫡长子被人下毒暗害,本就身体孱弱的太子大受打击一病不起,差点一命呜呼。

后有人告密,调查出晋王乃是谋害皇长孙的凶手,晋王狗急跳墙,顺势反了。竟然偷偷调入京中三千精兵,直奔皇宫,皇上得悉此事,气急攻心,差点昏厥过去。

幸好秦王早有安排,混在晋王贴身侍卫中的几人将晋王团团围住,斩晋王于宫门口,众人顿时群龙无首,贼兵大败。

京城一片凋零,又正值东南倭寇犯边,皇上身体急转直下,渐渐有心无力,下旨急诏秦王回京。

元昭三十二年,秦王回京,文武百官跪迎于东安门。

东安门……百官跪迎……有心人早就心里明镜似的,这是皇太子入宫路线。

晋王身死,太子病重无子,这些咬得死死的两党仿佛瞬间失去了精气神,一时间,期盼、质疑、欢欣、郁卒重重目光都投在秦王身上。

秦王高调回京,铁腕处理晋王谋反一事,楚王、宁王欲从中浑水摸鱼,被赶去封地。永平侯一众被划为晋王从党,革去爵位,押入天牢候审。

并且,秦王力排众议,封颍川侯世子为福建总兵,征讨倭寇。

颖川侯世子岳翎年少勇武,兵法过人,但之前却一直在北疆抵抗瓦剌骑兵,与东南沿海倭寇全然不似。而且,这位岳世子居然还效仿秦王,在这四五年间也带着妻子出游,分明是不学无术。

有人嘲笑秦王这是在提携连襟,讥讽者众多。

朝中原本对秦王有期待的大臣顿时失望不已,那些本就不看好秦王的大臣更是上窜下跳,尤其是那些只耍嘴皮子没有实质作为的言官,每日弹劾秦王的奏折足有一人多高,都快骂出花来了。

沈璋本就不是宽和大度性子,见此冷笑一声,直接就要下令革职打板子,真是不弄死不罢休。

吴邕和谋士张启二人苦劝无法,最后只得求于王妃。

黄莺听闻此事,想笑得不行,这些人只会耍嘴皮子,估计要是让他们去打倭寇,裤子都得吓尿了。

虽然黄莺也看不上这些言官,觉得他们没做为,不干实事。但他们确实也有自己的作用,全指望他们一双眼睛盯着那个,监督那个呢。

听了吴邕和张启二人的这个分析那个分析,论述言官打不得,各种论据论点,吵得黄莺脑门子疼。

“好了好了。”黄莺无奈,“两位大人歇息一会,先喝口水再说吧。”

说完,她直接吩咐绿意,“去给庞吉送信,让他给王爷传话,就说他要是再打言官,她媳妇耳朵就要聋了。”

“噗——”吴邕一口茶喷出老远。

张启也是勉强将口中的茶水咽下。

看在他们这么忧心的份上,王妃您能不能正经点啊。

两人想哭了,看来这事跟王妃说也不行了,以前在外头的事,王爷是听王妃的。现在这种国家大事,估计王爷是不会让王妃插手了。

两人顿时也没了继续劝说的兴趣,提出告辞,垂头丧气地离开。

结果二人还没回到自己府上呢,半路上就接到了新消息,说是,不打了,改为罚俸。

领头的罚俸一年,从者罚俸八个月。

这招毒啊!张启目瞪口呆,言官不同于那些有实权的实干官员,他们捞点外快的机会多。言官就是靠死工资,而且是搞监督的,一张嘴贼毒,都把人得罪光了,没有了工资就等于没钱吃饭啊,家里好几张嘴呢。

若是言官他们穷疯了,偷偷搞点外快,那可就算是捅了马蜂窝了。你自己就是监督别人的,居然还贪污,不用别人上手,自己人就开始看不上弹劾上了。

所以下级言官的日子都比较清苦。

按黄莺的话说,让你骂,就罚你工资,让你老婆孩子也骂你挣不来钱。

罚一年不够,就罚两年,两年不够就十年,喝西北风去吧。

沈璋气大,罚了工资还不够,就是想打板子。

黄莺安慰他,戳戳他的脸颊,“小气包。”跟这些人就没有道理可讲的,他们就是以骂人为职业,不让他们骂根本就不可能。张居正那么厉害,还不是被一帮言官骂得狗血喷头,都快气出病了。

言官当然不能说都是无风不起浪,无理搅三分的货,但确实是有很大一部分人脱离实际工作,什么看不惯都要骂,而他自己却什么都不懂。

他们不明白沈璋为何要挑选岳翎,难道真的是为了提拔连襟吗?别逗了,倭寇这一仗要是败了,沈璋自己都没脸在朝堂立下去了,还提拨别人。

他这么做,当然有自己的道理。

要知道沈璋可是重生之人,他知道现在只是小股闹的倭寇日后会成大患,所以早在四五年前就安排岳翎偷偷练兵。黄莺知道此事之后,还贡献了一个后世无比出名的鸳鸯阵。

当然,黄莺没说是自己鼓捣出来的,说是自己也没人信,毕竟她是一个没带过兵的女人家。黄莺只说是在一本孤本中看到的,作者姓戚。

也正是因为这个阵法,吴邕张启那些人才认可黄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