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1 / 2)

穿越1973 易楠苏伊 3148 字 8天前

公交车行驶了一会儿,就到了外滩,因为临近黄埔江,所以风特别大,车里的人嫌冷,柳三妹只好把窗户关上,这个外滩她前世来过这里的,那时候房子已经被重新翻修过,颜色显得特别亮,这个年代,房子似乎没有翻新,颜色很自然,带着民国时才有的韵味与沧桑。外滩这里曾经是英国的租借,民国的时候这里住的人一直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后来又被汪伪国民政府占有,新中国成立以后,外滩又恢复旧时的身份,成为上海乃至中国的金融及贸易中心。

外滩矗立着52幢风格迥异的古典复兴大楼,素有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柳三妹看着这些外国建筑在一群红砖房中间显得尤为独特。

很快公交车往内城驶去,柳三妹看着街道两边有不少的行人走过,不仅打架斗殴的她没有见过,甚至连嬉笑打闹都没有,就连小孩子看着你的表情都是木愣愣的,似乎一点也不觉得新奇,就算是认识的人互相交谈也都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并没有交头接耳的情况出现。甚至连情侣之间约会,连拥抱拉手这样的小动作也没有看到过。柳三妹不得不叹,这时代的人保守的有点太压仰了。

比较有意思的是,经过王家沙的时候,看到s型人行天桥,桥上站满了人,似乎还有一条长队,从桥的一头排到另一头。柳三妹觉得这种情况有些奇怪,就听到旁边坐着的大婶一口咬定,“今天又有猪肉供应了。”

柳三妹有些不解,排队买猪肉她理解,可这么长的队伍,后面的人还能买得到吗?古阳县的供销社来了一头猪,排了两百号人,后面的人就买不到了,这个队伍恐怕五百都有了吧。

大婶见她一脸不解,笑着解释,“上海这边供应肉品,年底的量会比平时要多一倍,因为这样不用放在冷库里,也不担心会坏掉,能省掉一部分的开支。所以,桥上的人还是能买到的。桥下边的这些人估计就难说了。”

柳三妹了然了。

车慢慢往前开,柳三妹看到有一种宣传栏,要说她为什么会注意这种在后世烂大街的宣传栏呢,那是因为里面的内容她前世根本没有见过。

这是王铁人的海报宣传栏。左面是王铁人侧着身子头上戴着帽子微笑地半身画相,右边是王铁人的各种介绍和英雄事迹。

柳三妹没想到这样的宣传栏还挺多,越往内城开就越多,大概平均五百米处就设有一个这样的宣传栏,有的是雷锋,有的是焦裕禄、有的是时传祥等等,这些人无一例外全都是这时代的模范,人民的英雄。

柳三妹心里很佩服这样的人,她反正是做不到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她就是这世上最庸俗的人,只为自己而活,只对自己人好,偶尔看到可怜的人搭把手帮点小忙。舍命救人这种事情,她干不来。

公交车进入南京路,街道两边的行人就开始彻底地拥堵起来,但因为马路两旁设有护栏,所以公交车还是畅行无阻地开了过去。

到了淮海路,立刻变得与之前的建筑不一样了,浓郁的欧洲风情铺面而来。

柳三妹和柳大姐等公交车停稳了之后,立刻从人群里挤下了车。

上海与古阳县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高楼特别多。古阳县四层高的楼就算挺高的了,可这边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一看就十分的繁华和拥挤。

这淮海路应该算是上海的市中心,高楼尤其多。路的两边都栽着梧桐树,看粗度大概有十来年的历史了。此时是冬天,树上的叶子都掉得差不多了,路上有不少的落叶,有环卫工人正在清扫这些落叶。

她望了望四周的商铺,上海市第二百货商店、长春食品商店、上海市妇女用品商店、六一儿童用品商店,还有锦江饭店,她曾经在人民日报上看到过这个饭店的简介,用一句国宾馆来称呼它也不为过,这么有名的地方上海人没有一个不认识的。看着这座高楼,从外观上来看就知道它的不一般。

前世她没来过这个饭店,所以也不知道后世发展成什么样子,不过看着这么高的建筑国家应该不会随便推倒了吧?

因为不知道路,柳三妹特地用普通向路人问路,因为是上海人,说的话,她只能听得七七八八,问了好几个,才终于弄懂路线。

柳三妹带着柳大姐从食品商店这边的弄堂穿过去,这个小巷子的路十分的特别,像是弹格路,凹凸不平,原来路是用卵石,块石,条石等花岗石铺砌而成的,带着一种沧桑感,又像老人脸上崎岖不平的皱纹一般。颜色呈青黑色,路面的石头刚被雪水扫过,颜色显得更为清亮。巷子的上方有许多竹杆横七竖八的从楼户间延伸出来,上面晾着衣服或被单。

今天是难得的晴天,许多屋底还留有积雪,不趁着晴天晒衣,湿衣服都要发霉了。

有的衣服还滴着水,经过下方的时候,柳三妹摸了摸脑门上冰凉的水滴,快速往前走。

从这条巷子往左拐一个弯,进入另一条小巷子,这个巷子十分的狭窄,两个人半排都嫌挤,柳大姐和柳三妹只好一前一处地走。

好在这巷子并不长,拐个弯就出来了,进入一条比较宽敞的弄堂。

这个弄堂与前面的都不一样,它的建筑全是新时代的红砖水泥砌成的。样式也是这年代的特色。

三层高的楼房不是很矮,不过似乎楼里的面积不是很大,所以住在一楼的人家户外都搭了一个棚子,把原本很宽的弄堂变得和刚才那个巷子一样的拥挤。好在,没有两户人家在同一个截点同时伸展房子,要不然根本没法走人。

错落搭建的木屋,似乎很不结实,里面推放的也都是些不太重要的东西,比如说煤炭,扫把之类的东西。

穿过这个弄堂,就到了目的地。

按着门牌号,柳三妹找到了地方。

住的是五楼,这房子总高应该是七层。

这种楼层是没有电梯的,柳三妹拎了一路,手早就酸了,所以把手里的包裹换了另一只手拎着,柳大姐抬头看了看天色,有些担忧,“今天会不会下雨啊?”

柳三妹看了看天气,刚才还晴空万里的天,似乎一下子就变得乌云密布了,看这样子,还真的有可能会下雨。

如果柳建党嫌贫爱富,说不定会赶她们两人出来,到时候,她们还得要到外面找地方去住一宿。

所以,还是早点上门吧,也算是早死早超生了。

不怪她们这么悲观,实在是这三叔自从小姑结婚以后,就没有回来过,逢年过节才会寄点东西回去。平时连信也不写一封的。

你想,这感情能好吗?柳三妹也不知道柳建国是怎么想的?非要柳大姐过来请他!难道,他就不怕丢面子吗?

第52章

想归想,柳三妹还是陪着柳大姐一起来了,毕竟柳大姐看起来似乎还挺喜欢这个从未露面的三叔。

柳三妹柳大姐两个每人都拎着一个大包裹。这个楼道特别的陡,得要用一只手扶着栏杆才能平安地爬上去,等爬到五楼的时候,每人都累得直喘气,这还是一路上她的包裹大多数都是柳大姐帮着她拎着的情况下。

在家里她不仅干活没有柳大姐多,连走得路都不能与她相提并论,脚力根本比不上柳大姐。

柳大姐休息一会儿,就恢复过来了,柳三妹却依旧弯着腰直喘气。

柳大姐见三妹使眼色让她先敲门,柳大姐只好握着拳头,在深咖啡色的门上,敲了几下。

是个老太太来开门的,她的年纪似乎有七十来岁。满头白发梳得一丝不苟,满脸深深的皱纹互相交错着,十分的苍老。眼睛深陷眼窝里,深褐色的眼珠浑浊中带着老年人特有的疲沓与沧桑,她的全身精瘦无比,背微微驼着,拄着拐棍的手背上青筋鼓起来像一条条正在爬行的小蛇,恐怖无比,她的皮肤皱巴巴的,有点儿像树皮。

不过,她的神情非常的慈祥,说话的声音也很温柔祥和,“姑娘,你们找谁呀?”

柳大姐见开门的人是个老太太愣了一下,等她问了才反应过来,才加大一点音量问她,“我找柳建党,请问他在家吗?”

老太太虽然年老体弱,可听力却很好,“建党他上班了,你们找他啥事呀?”

“我们是他的侄女,来这边看皇看他。”

老太太一听,立刻邀请两人进来,“呀,你们是建党的亲侄女呀,外面还没化完冻呢,快点进来暖和暖和。”

柳大姐和柳三妹也没客气,直接拎着大包小包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