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2 / 2)

开完会本来是可以去机场接张虔的,结果这会多拖了一个多小时不说,慈鸣那边的项目统筹还拉她一块吃饭。

叶阳只好发微信跟张虔说,不能去机场接他了。

张虔下了飞机,收到信息,回了一个嗯。

结束工作饭局,叶阳回到家里,换了舒适衣服,一时也无事可做,躺在床上发呆,忽然觉得自己还是有点见想张虔的。

虽然他们之间没有很多话要说,但想起上次俩人抱着看《老友记》,就觉得无话可说也挺不错。

但她很快就甩掉了这种想见他的情绪。

叶阳换了运动装去楼下跑步。

慢跑了半个小时,又走了十几分钟,这才上楼。

卧室里关着灯,叶阳推开门,见电脑桌前坐了一个人,吓了一跳。

她借着屏幕的光,认出了那轮廓,随即松了口气。

张虔回头看了她一眼,又去盯电脑屏幕。

叶阳本想问你怎么来了,但又觉得多余,他自然是想来才来的。

叶阳没开灯,因为开灯会破坏看电影的气氛,就借着客厅映进主卧的灯光找到了自己的家居服,道:“我去冲一下,你先看着。”

张虔头也不回的嗯了一声。

叶阳冲完澡回来,仍没开灯,而是走过去看他在看什么。

她桌面上有个专门用来放电影资源的文件夹,几百部电影,按照导演齐齐码好。

张虔看得是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

叶阳顿时想到了他的理想,心情一时复杂。

她想问问他和盛超为什么掰了,可又害怕触到什么不该触的。

盛超跟张虔同级,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学生。

如果傅晚卓和张虔是生活上的朋友,那盛超属于张虔理想上志同道合的朋友。

俩人的电影理念很相似,非常说得来。

叶阳跟张虔谈恋爱时,很排斥见傅晚卓,因为从张虔为数不多的提及中,叶阳知道傅晚卓是那种党同伐异的主儿,他不会像张虔一样欣赏她的沉默和寡言。但叶阳不排斥盛超,同样是从张虔的提及中得到的判断,他应该跟张虔是一路人,对身份对地位都没偏见。

她和张虔谈恋爱没多久,就和盛超见上了,在路边的一个麻辣烫摊上。

叶阳对盛超有俩印象,一个是不好意思,一个是说话磕巴。

张虔说是思想太快,表达跟不上的缘故。

他俩一导演,一制片。一个找投资,一个搞创作。

她和张虔分手时,他俩正在筹拍毕业作品。

拍电影是个烧钱的事儿,张虔父母是文艺圈的,他自小接触的人也是圈中人,找投资容易些。而且他本人又很擅长说服人,加上第一次拍片,阵仗无需太大,那点投资很容易找到。

分手后的某一年,叶阳不知因何故想起这茬,凭着记忆搜索了他们的电影,发现的确拍出来了,七十多分钟的长故事片,还获得了当年x京大学生电影节的最佳影片。

处女作能得到这样的成绩很不容易,拿奖的意义不止于奖金,而是能帮助他们得到业内的关注。

叶阳寻着这片子又点开了盛超的百科,发现他们之后还合作拍了另外一部片子。

这片子虽然也没上院线,但拿了很多国际类的奖项。

这是国内青年导演很通用的一条出路。

鲜人时拍片送出去评奖,用奖项博关注度,用奖金收回成本。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后,能找到更多投资,有钱做宣发了,就上院线。

叶阳当时觉得,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张虔他们很快就能得到国内大电影制片公司的关注,因为那几年国内挺多扶持青年导演的计划。

盛超第三部 电影就上了院线,叶阳还专门去电影院看了。

只不过盛超那电影的风格跟他之前的风格完全不一样。怎么说,技术肯定比之前成熟,但加了很多哗众取宠的商业元素,三俗段子一个接一个,票房倒是不错,但就电影本身来说,的确模糊了他原本的风格,泯然众人了。

而叶阳扫遍片头和片尾的署名,没再看到张虔的名字。

叶阳当时就有了不好的预感。

电影得到的投资多,资方的要求也就越多,因为哪个资方也不是傻子,平白无故给你出钱搞艺术。已成名的大导演还经常在资方的压力下改剧本加植入,就更别说青年导演。叶阳想,盛超这片子弄成这样,多半有资方的功劳。

张虔想做独立电影的初衷,就是为了不让电影受资本携裹。但做独立电影很难,得创作者足够坚定和自信,坚定到但凡想动剧本的投资一概不要,自信到自己不妥协,将来也会成功。而那电影没有张虔的署名,叶阳只能理解为盛超妥协了,而张虔不愿意妥协,所以离开了。

叶阳把手搭在他肩上,跟着看了几眼,还是决定确认一下自己的猜测:“盛超呢,你们怎么分开了?”

张虔抬手摸到了从他肩上垂下来的手,细细摩挲道:“理念不合。”

叶阳问:“是因为商业化的缘故?”

张虔没吭声。

叶阳问:“他要,还是你要?”

张虔没回答,而是反问:“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