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转学大变(2 / 2)

一路走过 路远 1733 字 14天前

这时,管凌天再也忍不住了,边听边泪如雨下,哽咽着对周老师:“周老师,我知道我错了,下次我再也不敢偷懒,我会刻苦学习的,一定不辜负父母和老师你们的期望!”

每次都有同学没有完成作业,都自觉到讲台去接受周老师的棍子“奖赏”。在那个年代,老师惩罚学生是很普遍的,因为老师相信“棍棒之下出好学生”,虽然做法有些不妥,但我们还是要感谢严格负责的老师们。有些同学打了之后依然不会改,学习拖拖拉拉,不思进取;而像管凌天这样懂事的学生,一下子就牢记住了教训,从此,“勤奋”二字深深地埋在他心里,不管晚上写到多晚,都会认真仔细写完作业。

管凌天数学成绩也大有进步,丘老师上课教的东西基本上可以当场消化掉,而且,丘老师也发现管凌天脑瓜子好用,做数学题解题方法多样而新颖。记得刚学完四则混合运算。

有一天快放学时,不知道哪个同学把丘老师惹火了,全班所有同学都被留了下来。丘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题,就是从1加到100,然后对大家说谁算出了正确答案谁就可以放学回家。那时候,同学们还不知道“高斯”这个著名数学家,更不知道他那个著名的(1+100)*100/2=5050的运算式。但还是有一个人只花了几分钟就算出了正确答案,这个人就是管凌天。丘老师问他是怎么算出来的,只见管凌天在草稿纸上密密麻麻地运算着,那是一个完全不同于高斯的计算方式。他这一计算方式虽然没有高斯的那么简便,但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能想出这种运算方式,能够有如此独特的思维,还是让丘老师刮目相看,后来,管凌天这位数学“天才”代表学校拿了很多个市、县举办的数学竞赛的大奖。

严寒的冬天随着强冷的西伯利亚寒流说来就来了,刚开始是寒风呼啸,接下来就是下冷雨,最后就下大雪了。冬天早上一般到了6点,管凌天就得起床,吃过早饭,就和同村的伙伴管小吾一起走路去上学,小吾比他小两岁,读二年级。从家里到学校有4里路,先要经过一个叫大右的村庄及村庄的田埂路,再到大马路上,再从马路中间插过一条小路,小路其实就是一条小溪流过的田埂路,从家里走到学校大概要半个来小时,那时候,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交通工具只有靠脚,不像如今的孩子,大人专车接送,几舒服哦,但每天来回走8里路也是好事,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

去上学,管凌天并不怕寒冷天,最怕的是下冷雨,路上泥泞不堪,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否则一下滑倒了就是一身泥巴和污水,又没有可换的衣裤,只好坐在教室里煎熬,等放学回家换衣裤,因此,每次在下雨天,管凌天都走得很慢,也因此迟到过几次。一到下雪天,却是孩子们寻找乐趣的时候,从管家湾走出来,村旁的小溪里,已经结满了一层厚厚的冰;屋顶上,挂满了长长短短的冰棱;田野上,大雪白茫茫的一片;山上的树木犹如一个个稻草人,披上了白色的‘滑雪衫’。管凌天和同伴及其他附近村的不同年级同学一路上说说笑笑,破旧的高筒鞋踩在厚厚的积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大家还不时打着雪仗,这样,身上慢慢地暖和了许多,等走到学校时一点都不感觉到冷。

下雨、下雪天,还有一件事挺烦恼,那就是中餐的问题。右坊人民公社中心小学有一个教师食堂,学校聘请了一个工作人员,她是一位50岁的老人家,手脚也不麻利,因此,她只管负责教师的伙食,学生要想在大灶上蒸饭门也没有。

无可奈何,九岁的管凌天每天早上只好带上一瓷缸的饭和菜,并带上一小捆火麻杆,上午一下课,他就和其他同学一道,准时来到一个教室后面的空房子里,捡来两块砖头架起一个“小灶”,把装满饭菜的瓷缸放上去,再把火麻杆塞进砖块间用火柴点着,大约十几分钟,饭就热熟了。管凌天端起瓷缸,走到房子外面的走廊狼吞虎咽起来,不管是偶尔的肉菜还是经常的蔬菜,管凌天吃得津津有味,毕竟那个年代物质依旧比较贫乏,能吃饱就行。

好几次,父亲管运来提出要给儿子送饭,管凌天拒绝了,他对父亲说道:“爸,这么冷的天,路上湿滑,你送饭给我吃也不方便,再说,班上家里远的同学都是带饭来热一下吃的,我觉得很好,也顺便增强一下自己独立生活的本领。”管运来听儿子这么一说,心里很高兴,觉得儿子开始懂事了。

重读三年级,管凌天比在燕家大队中心小学用功多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上下两个学期,管凌天语文、数学都考了100分,在班上独占鳌头,每次只有他领到了两张奖状:一张是“学习模范”,另一张是“优秀学生”,全校同学对这个“学霸”敬佩得不得了,管凌天成了右坊人民公社中心小学的学习明星。

管凌宇也不错,以整个公社第十六名的成绩考入右坊中学,就要成为中学生了,这让管运来、詹小芳夫妇很是欣慰,两个儿子成绩都很好,将来的希望就寄托在他们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