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1 / 2)

会议足足开了三个多小时才结束,基本上是许寿松临场发挥,讲得都是他的老本行,要严查党员干部云云。会后,还要求报纸将他的讲话全文刊发,这下愁坏了报纸记者。

许寿松讲话快,且毫无逻辑,能把重点抓住就算不错了,谈何全文?可领导发话了,谁都不敢违抗命令。会后,参会记者如同疯了一般,凭着记忆和摄像苦心整理,整理出来后社长亲自把关修改,又交给市委办公厅审核,最后呈到许寿松面前,谁知大发雷霆,完全歪解了自己的意图,发出去重新修改。反复修改十来次后终于定稿。

陆一伟第二天拿到《西州日报》后,看着发笑。报社倒也会怕马屁,还刊发专题评论,含沙射影地提到了现场会之事,他奋力地丢到桌子上,忍不住爆出口:“他妈的,这就是个小人!”

现场会是省里定的,现在啥事都赖到自己头上,好事办成坏事,实在令人气愤。事情既然发生了,沉着应对即可,他倒要看看许寿松能玩出什么花样。

几天都是糟心事,终于迎来了一件开心事。得知堇色公司愿投资500万元支持黑山县养蚕事业,陆一伟颇为激动地拉着陈仲期的手道:“陈总,我代表黑山县30万百姓谢谢你了。”

陈仲期淡然一笑道:“不必谢我,要谢就谢你自己吧。”

听到这句话,陆一伟云里雾里,陈仲期赶忙道:“这都是咱俩的缘分啊。”

陆一伟没有深究,道:“对,就是缘分,谢谢你。”

事不宜迟,陆一伟组织召开了第一次领导组工作大会,由宋德福为常务副组长,赵建成为副组长,全力推进落实这项工作。

县里的其他领导对陆一伟这一做法颇为不解,议论纷纷,讨论热烈。争论焦点有二:一是县里下个月都发不出工资了,还搞什么柞蚕之乡,县里从哪来钱?

二是关于上级调查陆一伟的事都闹得满城风雨,不赶紧上下活动跑关系,居然还淡定自若有闲心搞工作,心理素质不是一般的强大。

宋德福和赵建成因为现场会账务问题闹得心慌慌,哪有心思搞这项工作,但领导安排了,该干还得干。以应付的态度迈出了第一步,先搞宣传发动调查摸底,看看全县有多少群众愿意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

这一宣传不要紧,全县几乎家家户户都愿意养蚕,这是当初未预料到的。得知这一消息后,陆一伟自然高兴,但要每家都做出补贴,似乎又不太现实。

为此,他苦思冥想好几天,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引申到养蚕上。由村里统一组织,家庭散养,补贴以村为单位下发,将来收购还是以村为单位进行收购销售。

如何宣传推广,县里可以定盘子,实际操作还得靠乡镇一级政府。为此,陆一伟挨个乡镇跑,每到一处都组织村干部及农户代表召开座谈会,了解他们的心声,征求意见,为下一步做出决策提供依据。

这一做法成效甚好,得到广大百姓的大力支持,还意外得到了个雅号“亲民书记”。陆一伟听后,心里暖烘烘的。农民即如此,你对他好,他肯定加倍地感谢你。有些领导干了五六年,都没到基层去过几趟,还口口声声代表群众,谁认得你?

与此同时,麦山石英石矿开发一事也提上了日程。陆一伟没有食言,既然答应了张东子,就让他开发。不过,按照相关规定需公开招投标,中标者即可开发。

工程项目招投标这玩意儿,本来是好的,可以让有资质的,有实力的公司中标开发,可一到了华夏大国,就变味了。只能说明,中国人实在太聪明了,啥事都能变通,人为因素太多,简直难以置信。

举个例子,好比某一项工程要公开招投标,需在市级以上媒体发布公告。公告可以发,但某位领导中意那个公司,那个公司即可中标。

操作起来颇为技术含量。装模作样委托第三方,中意公司参标,现场看着来了几十家“大型企业”,其实都是中意公司花钱雇来陪标的。只要不超过标底,防止流标,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陆一伟在麦山石英石矿上采取同样办法。让张东子尽快组建公司,以法人资质竞标。再雇一些陪标的,一切搞定。

其实陆一伟也不想如此做,但黑山县的情况不容乐观,即使引进外资愿意投资,估计干不了几年就被当地人轰走了。纵观整个西州市和黑山县,也只有张东子有这个实力能揽下这么大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