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瞒天过海(1 / 2)

楚汉争鼎 寂寞剑客 1741 字 1个月前

曲阿,楚军大营。

项沱正在几十员部将的簇拥下巡视兵器坊。

上次廷议结束之后,项庄便亲提两万精兵离开了吴中,抄小路直取番邑,项沱则带着本部人马前来曲阿扎下了大营,同时命令各郡、各县募集壮丁,驰援曲阿大营,到现在,聚集在曲阿的楚军已经超过了五万人。

这五万人里面,有两万是项沱的本部人马,两万是项冠的残兵,剩下一万则是吴中郡刚刚募集的壮丁,至于丹阳郡、会稽郡所征发的壮丁,由于相隔稍远,还需要至少半个月的时间才能陆续抵达。

兵器坊就座落在曲阿大营近旁的山谷里。

沿着山谷的小溪边搭起了一溜上千间茅舍,上千名铁匠袒胸露背,正在茅舍里丁丁当当地锻造兵器,主要就是环首刀、三棱箭簇以及飞矛矛头,在茅舍后面,沿着山体还建起了几百座土高炉,上千名壮丁挥汗如雨,正在拼命鼓动风箱给土高炉鼓风。

高炉边,则码放着一堆堆的环刀粗胚,这些都是刚刚浇铸出来,还没来得及送进铁匠铺里进行锻造,项沱从中捡起两把粗胚狠狠互击,只听当的一声炸响,两把环首刀粗胚竟是完好无损,项沱不禁眼前一亮,赞道:“好铁!”

旁边随行的公输车道:“上将军,这可是上好的精铁!”

自从风箱出现了之后,冶铁炉的炉温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炉温的提高又促使铁的品质有了本质的提高,以前从炉子里炼出来的是又脆又硬的生铁,必须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回炉,才能锻造,可是现在,从炉子里出来的直接就是精铁,直接就能锻造了。

项沱点了点头,一转头忽然看到了一座奇怪的高炉,别的高炉都是依山而建,并且高出地表,可这座高炉却是埋于地下,而且顶上也是敞开的,在高炉顶上还搭了架子,四名袒胸露背的壮丁站在架子上,正合力搅动一根长铁棒。

“公输先生,这又是什么炉子?”项沱好奇地道。

“这是炒钢炉。”公输车颇为自得地道,“以前在鲁国,老朽曾经见过一个当世著名的铁匠宗师用这样的炒钢炉炒出了质地极为精良的精钢,其硬度远胜普通精铁。”说此一顿,公输车又有些遗憾地道,“不过,老朽暂时还未能炒出精钢。”

项沱伸手拍了拍公输车的肩背,说道:“公输先生乃是墨家矩子,又是当世有名的工匠宗师,本将军相信你终有一天会成功地炒出质地优良的精钢,届时,先生可一定要为本将军打造一把削铁如泥的精钢横刀!”

公输车摆了摆手,道:“老朽尽力便是。”

说着,众人又来了弓作坊前,只见弓作坊前的空地上已经码放了一堆堆的老桑,仍有壮丁将一根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生的老桑木扛来这里,弓作坊里,几百名木匠正夜以继曰赶造单体长弓,虽然复合角弓姓能更好,不过单体长弓工艺更简单,适宜大量装备。

项沱走进作坊,从一名工匠手里接过只把已经造好的长弓,试着挽了挽,挽力大约在一石左右,成年男丁都能轻易挽开,又取了一枝重箭试了试射程,以四十五度角抛射大约能射「启航冇水印」出一百多步远,而且落下的重箭能轻易贯穿一重铁甲。

可如果拿桑木长弓进行精确射击就不行了,二十步外基本上就是十射九偏了。

这其实也在情理之中,这些桑木长弓其实就是剖开桑木条绑上麻绳这么简单,其制弓弓艺根本没有后世那么复杂,当然,这也与弓箭手的作战方式有关,因为弓箭手的箭雨压制从来都是靠数量取胜的,因此精度就不那么重要了。

项沱放回长弓,又回头问随行的武库令道:“这样的长弓,一个月能打造多少把?”

武库令回答道:“附近桑木很多,贮麻也充足,如果人手足够,这样的长弓一个月至少可以制作五千把之多!”

项沱当即回头喝道:“羊驼,再给弓作坊调八百壮丁!”

“喏!”跟在项沱身后的部将羊驼轰然应诺,当即领命去了。

项沱又道:“那么,环首刀、飞矛以及狼牙重箭,一个月又能打造多少?”

武库令道:“狼牙重箭在浇铸后只需要简单开锋,制作也容易,因此一个月制作十余万枝都不在话下,不过环首刀和飞矛打造起来极为困难,除了手艺高明的铁匠,一般铁匠和寻常壮丁根本就插不上手,因此数量不多……少项沱皱了皱眉,道:“数量不多又是多少?”

武库令叹口气,道:“环首刀每个月五百把,飞矛两千枝。”

“这么少?”项沱不禁皱紧了眉头,每个月五百把环首刀,一年也才六千把,差不多需要十年时间才能装备六万人,看来,除了从各郡、各县大量征召铁匠前来曲阿外,还得大量制作竹刀木戟以应急,否则,楚军就只能用拳头去跟敌人肉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