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节(2 / 2)

农门福女 寒小期 3146 字 17天前

娇娇仔细想过后,才开口道:“江家那头是个什么情况,我确实不清楚。不过太太既是觉得好,我自是信赖太太的眼光。还是太太仍有什么疑问需要我回娘家去问问的?您说的嫁到江家的庶女,又是冯家哪一房所出的?”

“应该是二房?”罗氏也有些拿不准,只道:“不是二房就是三房,横竖冯府长房的姑娘,哪怕是庶女也不会嫁给一个微末小官的。至于四房,不是只出了你一个姑娘吗?”

“那太太的意思是……”

“我呀,挺中意江家二房长子的,哪怕是庶出的,可因着没嫡子,再说又是打小充作继承人养大的,倒是不必担心什么。只一点,我这是嫁闺女,总不能由我来提亲,娇娘你说对?”

娇娇懂了,彻底明白了。

“嗯,那我过几日回一趟娘家好了,先弄明白是哪一位庶出姐妹嫁到了江家。”

第70章

嫁到了江家的是冯府二房的庶女,娇娇同她认得,或者该说,同江少奶奶曾一同在花园小聚过。

认得,但不熟。

不过这也够了,毕竟高门大户的都是素来爱惜颜面,莫说娇娇同那江少奶奶并无任何过节,便是曾经有过嫌隙,如今各自都嫁出去了,再碰面时也必然会客客气气的。

这次回娘家,娇娇并不曾见到江少奶奶,毕竟庶女们本就不常回娘家来,再说又不是逢年过节的,哪儿就有那般凑巧了。不过,该打听的事情也都打听过了,若真有心,往后有的是相聚的机会。

而对于魏家这头的心思,娇娇也尽数告诉了秦氏,主要是她既对江家毫不了解,也对二房那庶女并不相熟。

秦氏当初曾为了娇娇的亲事差点儿愁秃了头,因此对于府城里适合的人家都了若指掌。也是凑了巧了,江家也是其中之一,只是很早就被她从名单里划去了。

“江家并非府城人士,已故的江老太爷是贫寒出身,凭借自己的能耐科举入仕,兢兢业业一生也不过做到了六品官。”

“他膝下有三子,嫡长子最是出息,好像已经是五品官了。不过,到底他们家底蕴不足,他本身年岁也已经很大了,我记得是跟你大伯差不多的年岁,怕是估摸着也到头了。”

“当初,我瞧上了江家的嫡长孙,后来你的规矩一直学不好,我就放弃了。”

到底时间有些久了,秦氏边回忆边断断续续的讲述着:“我比较了解的是江家的长房,你既不合适,后来你二伯母想给她房里的庶女挑亲事,问我要了先前整理的名单,瞧着江家嫡长孙不错,便定了下来。”

冯府的几位太太都不是什么坏人,哪怕对庶女没啥好感,却也不会故意苛待。像冯二太太,懒得细细挑选,不过身为嫡母该做的,她还是都做到了,至于之后的日子该怎么过下去,端看庶女自身了。

“那太太可曾记得二房如何?”

秦氏呷了一口茶,迟疑了半晌才道:“我之所以只提长房,其实就是因为江家二房、三房不成器。不过也是,倘若是有能耐的,也不可能同商户结亲。”

哪怕是低求媳,也没得舍弃官宦人家的姑娘,直接降低到商户的。当然,人家也没定下来,但罗氏之所以能相中对方,必是对方松口愿意迎娶商户女。

娇娇想了想,便将从罗氏处听来的事儿说给了秦氏听。

听了娇娇的话,秦氏忽的悟了:“对了,那江家有一点倒是不错。该怎么形容呢?就好像跟那做海上生意的苏家正好相反一般,江家的人都长情,从不往房里随便纳人。我记得……他们家好像是男子年三十五无子,方可纳妾生子,即便生子也必须养在嫡妻身边,若是嫡妻亡故,多半也不会续弦,或是过继一个,或是纳妾生个孩子。总之,江家的后院极是干净,但规矩也不少。”

秦氏抬头看了眼娇娇:“江家的老太太还在,据说身子骨极好,称得上是老当益壮。而且,江家因着是从乡野之地迁到了府城,在府城没什么亲眷,怕是就算将来老太太没了,他们也不会分家的。”

枝繁叶茂才会分家,若是人丁凋零,只恨不得一直绑在一起才好。况且,以江家这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长情来看,怕是再过一百年,人口也不会多太多的。

娇娇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罢了,看在你这几年乖乖巧巧,从没惹事的份上,我再帮你一把。”秦氏索性唤了嬷嬷,吩咐几句后,才对娇娇道,“江家二房在我眼里是没什么出息,不过打小也是官儿,况且他们家的家风极好,又团结得很,你那小姑子嫁过去不会差的。你回去等着好消息。”

“好的,太太!”

在娇娇眼里,嫡母秦氏是无所不能的,既然秦氏都应允了,就不存在任何难题了。

其实,秦氏对江家的印象还行。长情不长情的,对她而言不是很在乎,主要是世家出身的她更在意男人在官场上的本事,有本事的就算有什么缺点也是可以被原谅的,没本事的就算是痴情种子又有什么意义呢?

秦氏对江家的好印象跟江家男子的长情没关系,主要是一个孝道,江家老太太的年纪已经八十多了,可在家中依旧是地位极高,满门儿孙俱是孝敬恭顺无比,更难得的是,并不是其他人家那种表面功夫,而是实实在在的孝顺。

家风好,是秦氏对江家的最大感观。

当然,江家也不是没有旁的缺点,一则人丁少,二则他们家生孩子都晚,可能是没妾室的缘故,嫡妻生孩子晚,且间隔时间也长,还不一定头一胎就是儿子。因此,等过几年江大老爷一退下来,他的两个弟弟根本成不了气候,儿子们年岁又不大,只怕很难在官场上互相照应。

不过,四角俱全的亲事本就极为稀罕,哪怕就是有好了,人家凭什么看上一个商户女呢?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语无二三。

都说难得涂糊,对人对事都宽容一些,日子会过得更舒心。

**

半月之后,江少奶奶就邀了娇娇来府中小聚。

国孝期间的忌讳就算再多,也拦不住姐妹小聚。况且,只要不是大宴宾客、把酒言欢,像走亲访友喝茶叙旧,根本就不算犯了忌讳。

没多久,魏家这头也回了礼,不过这次却是罗氏做东,请了江家长房太太过府一叙。

这主要也是因为江家的情况特殊,二房的嫡妻过世多年,唯一的嫡女更是早已出嫁,而妾室哪怕生养了儿女,也不可能为儿女的亲事出面应酬,这些事情自然就全部交给了长房太太。

江家大太太也明白自家二房的尴尬之处,又因为二房独子并非她所出,只要大面子上过得去,娘家的门第略低一些,她也是能接受的。尴尬人尴尬事儿,略有所不足也是在所难免的。

两家很快就议定,等魏家的家孝一过,两家就正式定亲。

国孝只是头一年不准办喜事,后面两年就没那么讲究了。而魏家的老太太过世得略晚一些,以魏家为准就可以了。其实,更妥当的该是干脆等三年国孝过去后再说,可一则江家二房的独子年岁不小了,二则魏家这边除了锦娘之外,还有一个仅仅比锦娘小了两个月的庶出三姑娘。

两边都着急,自然就事急从权了。

定下了锦娘的亲事后,罗氏肉眼可见的送了一口气。

她一共就生了一儿两女,儿子便罢了,在婚事上头本就是女子更式微一些的,尤其女儿还是要嫁出去的,嫁到一个全然陌生的人家,一切从头开始,叫她不得不多替女儿担几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