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半月,甘露殿有主之事已在前朝后廷传扬开来。
后廷的人只看皇帝放着原本的妻妾不管,独宠云安一人,便或艳羡,或阿谀,都大抵明白了今后的气象;而前朝则不同,官员们都很不解,皇帝登基已有时日,却为何不立后宫,尤其是正位中宫,母仪天下的皇后。
皇后不立是国本大事,大事未稳自然是会惹起争议的,而说来说去,矛头便都指向了目下后宫独一份的女子,京兆尹裴宪之女裴云安。
裴家于京城达宦中至多算是新贵,裴宪入仕多年也都止步襄阳地界,故而朝中熟悉之人原本寥寥。可是,因云安曾大闹过韦家,把旧事都牵扯了出来,而韦家又是太子妃的母家,众人便再联想皇帝的态度,就都心知肚明了。
这似乎就是韦令义二女的后位之争。
物议日盛,到了云安自己耳中,却是平静如水。那些议论之人不会知道她根本不愿做皇后,也不会信她不爱中宫之位。所以,她既什么也做不了,便就什么也不做,一心度日罢了。
时已立夏,炎暑将临,甘露殿的一切物用都换成了应季所需,三餐饮食也更加精致可口。云安既无所盼,也不过将每日的消遣寄托于口舌之欲。这日晨起,素戴如常给她更衣梳洗,其余宫婢便端了各色佳肴铺排开来,都依着她高兴。
忽地,守在殿外的一个小婢走进来,一拜禀道:“太子妃的婢女青绵在外求见,说是给娘子送些消暑的冰食。”
太子妃,青绵,这些故人倒是许久未见了。云安先与素戴递了眼色,便先屏退众婢,说道:“你猜青绵是何来意?”
如今的情形,是个人都瞧得明白,素戴只如实道:“陛下要立你为后,见风使舵的人就多起来,前几日冯良娣和王孺人不还亲自来问候了么?这太子妃特殊些,听说自她母亲的丑事传扬,她都两个月没出过门了。”
云安听来点头,却又一笑:“韦妃不是‘见风使舵’的人,她若想问候,何必等到今日?况且,什么样的冰食甘露殿没有?她却未必不知?依我看,人心难测,我当众让她母亲难堪,致使她如今寥落,连原本属于她的皇后之位都快丢了,她一定不甘心。”
素戴觉得此话有理,但细想又不通,说道:“可是,她好歹是帮过你的,在洛阳时也幸亏她,就算先前进宫,她也是一副贤德无私的样子,是接受你侍奉陛下的呀。”
云安并不否认,但经历过郑家那些乱事,又想宫中人事更加复杂,她的处境大不相同,便难免要多留心。“我也不希望如此,只是你也说她特殊,还是防备些,不要轻信。再怎么,我也不可能和她真成自家姊妹。”
素戴颔首,领会深意,这才出去通传,唤了青绵进殿。
见了人,云安还是平常坐着,青绵也还是从前的样子,行了礼,呈上携带的食盒,恭敬道:“这是我家太子妃亲手所制,花了许多心思,还请裴娘子务必尝尝。”
“倒不必这样客气,你也免礼吧。”云安面带浅笑,示意素戴去接下食盒,却看青绵不起身,无意退下,该是另有话说,“怎么?太子妃还有何事要吩咐?”
青绵顿了顿,略抬起头,咬着唇,显得颇为小心,又拎着裙裾挪膝向前少许,才小声说道:“请裴娘子打开食盒看看。”
原来,所谓“务必尝尝”,是“务必看看”之意。云安心中忖度,倒真摸不准青绵的来意,可这食盒有何玄机呢?便开盖去看,里头竟无冰食,只空空的一个食盘压着一封信笺。
“太子妃有什么话非要写下来不可?”云安实在疑惑,边问边展开了信笺,却一看,不是韦妃所写,而是韦令义写给韦妃的家书。
青绵眼见云安已看,且脸色变化,终于回道:“太子妃想问娘子,此时此刻,心意究竟如何?”
这封家书自然就是韦令义要韦妃暗助郑梦观的那一封。
“那太子妃希望我如何?”放下信笺,云安冷冷地看着青绵。她进宫,除了是为父母,也是为了才刚重逢的郑梦观。可孰料,郑梦观竟因韦令义的手书,一下成了韦珍惠的筹码——
什么“心意如何”?这不就是在告诉她,皇后之位与郑梦观,只能二择其一。
青绵虽然知晓底细,但也不敢在云安面前造次,便只低头道:“太子妃是想问娘子的意思。”
云安冷笑,站起身,缓缓走近青绵,然后将信笺一把甩向她的脸面:“我的意思就是,她韦珍惠,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果然是范氏的女儿,果然,是这后宫里的女人!”
青绵怔然,倒听不大懂,半晌,只跪爬着去拾起了飘落一旁的信笺:“那,奴婢先告退了。”
青绵既去,云安也没再叫住人,有些话小婢不明,但到了韦妃耳中,必是清清楚楚的。
云安实则没有选择的余地,就算她不顾惜郑梦观,韦妃也会让郑梦观站出来,郑梦观也必会心甘情愿,到那时,生死予夺都在李珩一念之间。
而,李珩是天子啊,天子一怒,流血千里。
“素戴,你看到了吧。”许久,云安长长地呼了口气,仿佛将精神泄尽了,又苦笑,“我才说了,韦珍惠一定不会甘心。”
素戴早恨得咬牙切齿,懊悔自己还把人往好处想,怒道:“我们本就不稀罕这个皇后,还给她就是了!韦家当真是昧绝了良心,竟到底是没有一个好人!!”
云安从未寄希望于韦妃,如今倒也不算痛恨,只是感到极度无力。她没有办法告知郑梦观事情有变,也毫无机会去劝他远离韦家。她后悔了,后悔当初将郑梦观托付给韦令义。
……
青绵回到万春殿,将见到云安的情形细细叙述了一遍,韦珍惠果然是能领会的。可她也算不上高兴,抚着又大了些的肚子,沉思良久,却道:
“去让殿外小婢警醒着些,陛下或许很快就来了。”
“陛下怎么会这时候来呢?”青绵先就不解云安最后的话,现在则更不明白韦妃之意,“我们只是让裴娘子知道了家书,她未必会蠢到自己告诉陛下?但若陛下真来问责,我们岂不受连累?”
“告诉她,只不过是攻心之计。来日她再面对陛下,就只会想着那位二公子,想要认命也不能了。”韦妃说得笃定,而目光幽幽带出几分笑意,又是极凉薄的,“陛下已许久不闻万春殿的音讯了,你代我送了冰食过去,自然就会传到陛下耳中。他,会来的,也该来了。”
青绵这才沉下心来,大致明白,韦妃想的是一条一石二鸟之计,便问:“那等陛下来了,我们该怎么做?”
“家书是父亲亲手所书,我们脱不了关系,所以,只能让陛下知道。但有这个孩子在,就什么都不要紧了。”
从知晓身孕的那一刻起,韦妃的心境便渐渐有了改变。有些事不能一蹴而就,但她手中的胜算,却在计划之中,意料之外地增多。似乎老天都在帮她,她似乎已能高枕无忧了。
……
除了云安进宫那日,李珩已许久无暇踏足后宫了。新朝伊始,总有许多新政旧务要料理,可最让他分心的还是云安之事。
前日大朝,李珩正式提出要立云安为后,然则群臣早有耳闻,便还没等他多说,就纷纷上谏反对。理由无非有二,一来皇帝已有嫡妻,且是昭明太后亲自主婚,八年来并无过错;二则,云安已非闺中之女,身世复杂,于祖制有违,这也是最要紧的一条。
李珩对此并非毫无预料,也不是不能乾纲独断。只是,为首的那几个老臣,竟直指他因爱废正,恐裴氏为后,将重蹈张氏之乱。可,平息张氏之祸不就是李珩莫大的功德吗?若无此功,他也做不成太子,更当不了皇帝。
故而,李珩算是为人掣肘,于大殿之上,君臣不欢而散。
带着这些烦乱的思绪,李珩夤夜来到了甘露殿,倒不为惊动云安,只想静坐一会儿,寻求片刻安慰。他止步寝殿门下,先招来小婢询问:“她可睡下了?这些天有无不妥之处?”
甘露殿的宫婢都是李珩遣人精心挑选过的,既伶俐,更忠心,因而知无不言:“娘子已经歇下,但似乎心情不悦。奴婢不敢多管,只想大约是因为万春殿,太子妃的侍女青绵早晨来过,也不知与娘子说了些什么。”